为「科技与社会 101」读书会写的第一封信

读书会的伙伴们,

见信好!

首先谢谢你们报名参加这次的「科技与社会 101」读书会,期待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里,可以和大家一起阅读、学习、思考、交流。

在每次读书会开始之前,我都会像这样给各位写一封信,来介绍当期读书会的阅读材料与主题。这些信不会很长(虽然它们可能也不算太短),而我之所以选择以这样的方式与各位沟通,是因为当我们谈到“科技与社会”这个话题的时候,技术首先改变的,就包括我们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即时通讯技术似乎让信息的发送与接收变得前所未有地方便,但与此同时,却也让信息的半衰期和我们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短。那些转瞬即逝的消息还来不及被阅读,就被随后而来的其他消息淹没了。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请允许我使用邮件这样一种缓慢的、非同步的、几乎与互联网一样“古老”的媒介,来写这一封以及之后给各位的信,也希望这些信能成为我们这次读书会的一个引子和档案。当然,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有想与我或大家分享的思考和心得,除了现场讨论,也欢迎你随时给我写信。

言归正传。

第一期读书会,我们将要阅读的是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大卫·艾杰顿(David Edgerton)在2006年发表的著作《老科技的全球史》(The Shock of the Old: Technology and Global History Since 1900)中的导论与结论部分。(如果你手头没有这本书的话,可以通过“微信阅读”免费获取本书,请登录搜索就好。)在这本书里,作者建议我们转换视角,从对技术的“使用”而不是“创造”的角度,来重新审视1900年以来的技术历史。虽然这个视角上的转化看似波澜不惊,但却一下子颠覆了我们对技术及其重要性的传统认识,很多在今天看来似乎已经盖棺定论的观点和立场也因此需要被改写,这甚至还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在性别、地域、阶级等方面更加平等的技术史观。而至于为什么这么说,就需要大家自己在阅读中寻找答案了。而如果你对艾杰顿的这个立场还有更进一步的兴趣的话,也推荐你看看他更早之前的一篇论文,题目是《From Innovation to Use: Ten Eclectic Theses on the History of Technology》(PDF文档),其中对这个主题做了更为集中的讨论。

而在这一期的选读材料中,特别想要为各位介绍的,是最近由澎湃新闻发表的文章《南斯拉夫民众DIY电脑实践:技术史上一段鲜为人知的碎片》。延续上文提到的观点,如果我们在回顾技术史的时候,是以“技术创新”为关注焦点的话,那么对更广泛的大众来说,由于他们大多是无法参与到这些“创新”之中的,所以他们的角色就只能是一个“消费者”,被动地接受“创新者”们把制作好的产品卖给自己。但南斯拉夫在20世纪80年代却出现了一股自制计算机的热潮,并因此发展出了一种与消费主义完全不同的另类计算机文化。这种文化破坏了技术等级制度,认为计算机器应该是为大众服务的、廉价的、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而金钱和技术知识都不应该成为进入的障碍。这样的文化把使用者放在了核心位置,它让使用者成了事实上的“创造者”,而这种创造是为了满足需求,而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创新”。

如读书会的介绍里所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愈发受到技术影响,并不断被技术改变的社会之中。而我们之所以要在第一期讨论技术的历史以及看待这一历史的视角,就是因为只有通过重新认识历史并对不同历史事件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评估,我们才有可能冲破广告式的技术迷思,从而获得在当下与技术建立关系时可以依靠的参照系。

好了,这一期的议题大概就是这样,希望我表达得还算清楚。更多的内容当然等待着与各位一起讨论啦!

期待与你们见面的,
Bruce

P.S.
你们也许会好奇活动介绍里的“真读会”是个什么意思,这里不妨稍稍解释一下。“真读会”是我在去年开始组织的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名字,其实就是「真的有读书友会」的意思。而“真读会”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大家会在活动开始的前40分钟里,在现场一起各自阅读当期读书会的目标文本。我们这次与小问题合办的读书会也不例外。

之所以设置这个机制,是因为我发现很多读书会都无法避免有人来不及读书这个尴尬。但我觉得我们应该回应这个问题,而不是把它变成参与的负担。现场读书这个环节并不是说你不可以提前阅读(能带着阅读后的问题来,当然是最好的!),而是希望即使你没有时间提前完成阅读,也可以带着轻松的心态和开放的头脑,推开读书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