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技与社会 101」读书会写的第三封信

读书会的各位朋友,

见信好!

上一次读书会我们聊到了「技术与政治」这个话题。可实际上,即使我们不做任何附加的阅读,我相信对于诸位热爱思考的朋友来说,「技术与政治之间存在联系」这个观点也许一样是显而易见的,以致于我们似乎不需要额外再做任何「发现」与「讨论」。

然而,经常听到、人人都懂的道理,却并不一定代表这个道理已经深入人心,也不代表我们真正明白其中具体的机制,更别说把道理应用到实践中去真正发挥作用了;相反,它却可能因为过于「正确」和「明显」,而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这个角度来说,上周的文章一方面是让我们看到了「技术的政治性」(并且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也在提醒我们要「政治地对待技术」。如果我们把那篇论文的分析拓展开来,那么我们就可以对应到很多现实的问题上面:如果你是技术的开发者,那么你是否有可能在研发新技术的时候,充分地考虑技术所处的社会环境,并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而不仅仅是「技术地」看待技术?而如果你是一名用户,你有没有可能重新认识自己「尝鲜新技术」的心态,并在对技术进行选择的时候,增加除方便以外的其他维度?


然而更多的时候,技术的政治性是被遮蔽甚至是故意隐藏起来的,况且技术本身还会影响人们感知现实的方式。在本次读书会将要阅读的《技术垄断文化》一书中,作者尼尔·波兹曼就敏锐地指出了技术对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技术对文化与人性不断加深的控制甚至压迫。接着我们上一次的议题,我们也许也可以说,波兹曼提出的问题就包括,我们对技术的认识到底是怎样越来越无法改变技术本身的发展路径的——技术是如何一步步脱离文化对其的规范,并反过来控制文化的。


这里,我们并不是在简单地说,技术可以带来恶果,也并不是在评价某个具体技术的好坏,因为我们关注的焦点超越了「技术评价」这一层级,落在了「我们该如何确定技术的目的」这个问题上。但是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问的,也不是技术的目的是什么,而是我们该如何确认这个目的。


今天,技术的目的似乎是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技术在设计构思之初,不就天然地带着目的么?这种目的往往体现为技术的功能,比如镰刀是用来切割、飞机是为了飞行、而微信则是为了进行即时通讯。我们甚至把技术的目的直接与用户的诉求挂钩——号称技术的出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然而,目的的产生从来都是一个文化议题,它关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与世界以及如何想象未来。


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幌子之下,技术对文化的垄断,反而让人臣属于技术的需求。技术最大的风险不是它带来的直接后果,而在于技术让人类的标准变得越来越单一。当我们把人类的发展等同于技术的进步,当我们认为效率就是生命的时候,人性也就越来越被技术所垄断了。


作为波兹曼「媒介批评三部曲」的一部分,《技术垄断》延续了作者在《娱乐至死》中对电视这一媒介及其对文化造成的影响的分析,将视角扩大到了更加宽泛的「技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把技术视作一种媒介,而且它正逐渐成为我们经验现实最为强大和普遍的媒介。在本周的阅读中,我们将跟随波兹曼回顾文化与技术一同变迁的历史以及这一历史中的三个重要阶段。除此之外,也推荐大家观看波兹曼的两场相关发言的视频(讲座采访),也许会对理解有一些帮助。

祝好!
Bruce